抗突变性
用紫甘薯色素对沙门氏菌(Salmonella typhimuriumTA98)的突变性实验研究发现,紫甘薯色素具有较强的抗突变效果,可抑制杂环胺、3-氨基-1,4-二甲基-5氢-吡哆-(4,3-b)吲哚、3-氨基-1-甲基-5氢-吡哆-(4,3-b)吲哚和2-氨基-3-甲基咪唑(4,5-f)喹啉等引起的突变作用。实验,特别是酰化的花色素昔抗突变作用较强,而脱酰基花色素苷的抗突变能力明显下降。
紫薯提取物理化性质
外观和颜色
紫甘薯红色素的固态呈紫黑色,其稀酸液为鲜艳透亮的深红色,且产品中无甘蓝红色素和胡萝卜素产品中难以除尽的异味,1%色素液呈红色。
溶解特性
纯品为红至紫红色粉末,因其结构中含多个酚羟基,是一种水溶性色素,可溶于纯水、甲醇、、冰醋酸、、稀和稀,不溶于石油醚等。又因紫甘薯色素所含花青素分子中的吡喃环上有一4价氧原子,具有碱性的性质,而同时又有酚羟基,具有酸的性质,故亦能溶于稀酸和稀碱 。
光谱特性
紫甘薯色素在不同介质中呈现不同的光谱特性。只有在酸性介质中,波长在520nm处才出现特征吸收峰 。
PH的影响
花青素类色素对pH值十分敏感,随着pH的升高,花青素由红色的黄盐阳离子向无色的醇型假碱变化。紫甘薯色素属于花青素类色素,其结构中吡喃环上有四价氧原子,具有碱的性质,而同时又有酚羟基,具有酸的性质,因此颜色受介质酸碱度的影响较大,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:当pH≤5时,该色素呈稳定的红色;而在pH>5时,其颜色则由红色变成紫色再变成蓝色。
此外,当pH为5.0~6.0时,大吸收波长λmax(nm)下的吸光值低;其大吸收波长随着pH的升高而向长波方向移动,但当pH为11时,大吸收波长反而向400nm移动,说明介质pH对其吸收峰位有影响。
紫甘薯红色素除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着色剂之外,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,例如,抗突变性、抗氧化作用、抗肿功能等。
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,紫薯其实就是日常所吃甘薯的一种,和红薯、白薯是一类植物,只是其中的紫色品种而异。甘薯(拉丁种名Ipomoea batatas poir)属于旋花科甘薯属双子叶植物,紫色的甘薯在我国广泛种植于广东、湖南、山东等地,是一种喜温暖气候的短日照作物。
与我们经常食用的红薯相比,紫薯的表皮颜色较深、块根呈现紫色。因为以前没有见过这种品种,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:紫薯的紫色是不是得到的?
作为一种生物技术,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,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,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。食品的开发过程复杂,花费巨大,对价格较低廉、产量又较小的紫薯来说,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买卖。再说,紫色甘薯品种自古有之,何必还要费力去做什么呢?
还有很多人总是怀疑:我买到的紫薯是染色的吗?为什么它那么容易变色呢?
的确,紫薯简直是个变色龙。如果把它煮一煮,紫色会溶入水中,还很容易变成绿色。如果把紫薯和鸡蛋清放在一起,会发现接触的地方鸡蛋清颜色从洁白变成绿色。如果把紫薯泥和面粉搅拌在一起,加少量小苏打做成饼,颜色还会变成蓝紫色。很多人都觉得,紫薯的变色能力实在有点吓人。
所谓染色,是在食品加工中添加着色剂,使食品呈现多样的颜色。人工合成食品着色剂的基本要求,除了毒性足够小之外,就是色泽稳定不变色。紫薯中的色素这么爱变色,仅这一条,就和人工合成色素不沾边。